日前,由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各標段參建單位組成的百余人觀摩團,齊聚工程建設一線,對中鐵建設集團正在施工的主站房核心區(qū)進行觀摩交流。 共同見證,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核心區(qū)施工,全面進入施工大干階段。
50015263_f4df893e-ac1a-45b6-a29a-7e20bf5243f8copy.png (819.1 KB, 下載次數: 123)
下載附件
2021-5-4 20:21 上傳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是“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京津冀區(qū)域協(xié)同發(fā)展的“橋頭堡”,地下建設規(guī)模約為128.3萬平方米。 其中,由中鐵建設承建該交通樞紐核心區(qū)——主站房建設,站房面積約37.9萬平方米,規(guī)模為8臺14線,鐵路站臺區(qū)位于地下三層。 建成后,站房最高聚集人數可達8000人,將成為首都北京新門戶,對于推動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完善北京綜合交通網絡和副中心功能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50015263_46a90c20-359a-4267-aef0-72d2e5b6e66bcopy.jpg (139.02 KB, 下載次數: 110)
下載附件
2021-5-4 20:21 上傳
根據《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q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作為多條軌道交通的交匯點,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是重點項目之一。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交匯處,西起北運河東岸,東至東六環(huán)外路縣故城遺址區(qū),北起京哈南側路,南至楊坨中路、楊坨一街,實施范圍約59公頃,建成后,將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建筑規(guī)模108.7萬平方米。 建設內容包括——接駁場站、交通樞紐配套、公共服務空間、市政配套設施、城際鐵路聯(lián)絡線車站預留工程、軌道交通平谷線車站(含M101線車站)預留工程。
50015263_46273e9b-ecd4-4b74-b7e0-4b6e79d2615ecopy.png (393.59 KB, 下載次數: 121)
下載附件
2021-5-4 20:21 上傳
站體分為三層 #01 地下一層 是城際鐵路和地鐵進站廳,以及城市公共空間和商業(yè)配套設施。 #02 地下二層 是城際車站候車廳和出站大廳,以及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M101線、6號線的換乘空間,并設置了社會車輛與出租車上客區(qū)。 #03 地下三層 是城際車站站臺與軌道層。同時,將利用夾層空間,設置東西兩處公交場站。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區(qū)域快線和城市軌道四網交匯點。 依托京唐(濱)城際鐵路和城際鐵路聯(lián)絡線,可實現(xiàn)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qū)、天津、唐山等地,35分鐘可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15分鐘可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屬于超深超大地下工程,施工技術復雜、工程風險高,面對周邊地鐵、道路、重要管線密布的施工環(huán)境,建設單位打破常規(guī),采用蓋挖逆作法施工,其中鋼管柱采用后插法施工,鋼管柱最長達41.4米,最重達91.118噸。 工程采用在北京地區(qū)同類項目罕見的不間斷地下連續(xù)墻、砂土地層大直徑擴底樁、高精度樁柱定位等施工技術,攻克施工難題。 自進場以來,中鐵建設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引領,充分運用BIM、大數據、云計算、物聯(lián)網以及移動通訊等信息化技術組織安全文明施工,全面提升施工現(xiàn)場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細化水平。 為積極響應北京市政府綠色施工號召,項目團隊自主創(chuàng)新,研發(fā)多功能一體化洗車機,具有“智能感應”“環(huán)繞風干”“頻率震動”等功能,搭配智能信息管控系統(tǒng),全自動無需人工操作,方便快捷,達到“一次清洗達標率100%”的效果。 為確保施工過程綠色環(huán)保,項目團隊還自主研發(fā)滑軌式半封閉操作棚配置于鋼筋加工區(qū),并搭配工業(yè)級焊煙收集器,吸收率達95%以上。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工程01標段中鐵建設作業(yè)面,已正式進入圍護施工階段,深達50多米的不間斷地下連續(xù)墻施工正在緊張有序進行,為后續(xù)逆作結構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